国有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政策与落地实务

【课程背景】2024年9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要清晰界定“退出”标准,用好绩效考核结果,进一步规范退出的情形,不能用违法违纪、到龄退休、主动离职等替代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王宏志强调,要防止只有制度、没有动作,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尚未开展该项工作的企业,原则上都要在年底前真正行动起来。同时要防止简单以调整退出比例划线、搞“一刀切”,真正体现强激励硬约束。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历经20多年,终于走向了改革的快车道。我们先回溯下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历程: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话题历久弥新,慢腾腾经过了20多年,终于进入了国企人事制度改革的快车道。2001年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230号文《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了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旨在解决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问题。人事制度方面解决政企不分,干部行政化的问题;用工制度方面将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强调规范化、科学化劳动管理,以最

¥1580/人 | 1天
成都
11月25日
清空筛选条件

课程介绍

【课程对象】国企高管、HR。

【课程时长】课程1天

课程大纲

一、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概述

(一)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概述

(二) 政策、文件对国有企业用工管理带来的变化

1.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2.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3. 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三) 国有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1. 国资委要求的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2. 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法律含义

3. 不胜任管理在国企内部的普遍适用问题

二、 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合规管理现状及风险解析

(一) 国企人事制度改革的惯性思维和监管习惯

1.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惯性思维

1) 行政命令大于法律规定

2) 非违法犯罪不解除

3) 非管理行为达成的自然减员

达到退休年龄自然减员

员工主动离职

2. 监管与经营管理之间的冲突

1) 将人员边缘化(案例)

2) 利用资源优势强行违法管理(案例)

(二) 国央企用工合规方面突出的显性违规问题

1. 缺乏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

1) 示例:试用期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

2. 合规意识缺失,存在诸多误区

1) 示例:加班及加班管理不规范

2) 示例:制造业罚款现象屡见不鲜

3) 示例:党纪口管理与行政口管理的衔接

(三) 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风险及劳动合同履约评价风险分析

1. 制度政出多门(各部门,成为管理掣肘,

1) 各自为政,制度之间冲突严重

2) 条款冲突、逻辑冲突

3) 过时的“老旧”用词依然存在

2. 制度内容违法

1) 条文本身违法

2) 因冲突而违法

3. 制度落地执行性差

1) 制度行文风格导致管理行为难以落地执行

2) 条款示例

4. 劳动合同履约评价风险

1) 欠缺工具和明确的标准

 以试用期管理为例

三、 用工合规管理是国企不可回避之必经路径

(一) 管理干部能上能下——干部任用与合规管理

1.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1) “上”之合规管理

2) “下”之合规管理

(二) 国企员工能进能出——用工合规管理与人员淘汰机制

1. “进”之合规管理

1) 招聘的公平、公开、公正

2) 建立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重要事项

3) 试用期管理的重点、难点

2. “出”之合规管理

1) 试用期优胜劣汰

2) 履约评价之违纪管理

3) 履约评价之低绩效管理

4) 因其它原因引发的人员优化管理

 示例:批量合法裁员(案例)

 示例:提前建立人员常态化优化机制(案例)

(三) 薪资待遇能增能减——薪酬体系与考核体系的合规建设

1. 工资总额管理与国资委预算约束

2. 薪酬改革与分配的合规障碍

1) 薪酬体系的动态是配性

3. 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大合规问题

1) 绩效管理制度瑕疵

四、 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与实施落地

(一) 用工合规管理机制建设之制度建设

1. 规则是管理的基础

1) 法律规定

2. 规则建设路径

1) 法律不能事无巨细

(二) 用工合规管理机制建设之规范执行

1. 国企制度执行瑕疵及解决方案

1) 制度规定通过执行实现

2) 部门领导缺乏用工管理证据意识

3) 执行变形的解决路径

(三) 用工合规管理流程建设的重要性